打开数通技术的大门之二——网络模型

2023-04-07 04:47:16 来源:情感怪论

网络分层的意义:将复杂的网络通信流畅分解为几个功能相对单一的子过程

●流程更加清晰,复杂问题简单化


【资料图】

●方便管理,更容易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易于学习

●各层之间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

网络标准化:规范不同的互联标准,互相兼容,加快网络发展

网络参考模型的演变过程:

1974年前-各厂商都有自己的通信协议标准,导致不同厂商之间不兼容,影响互联网发展

1974年-提出OSI开放式互联参考模型协议,但是未被认可,TCP/IP协议认可

2000年至今通信都在使用遵守TCP/IP协议

两大模型:协议簇(Protocol Suit)

分层模型--OSI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表示层:数据格式化、加密、解密。提供各种用于应用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

会话层:建立、维护、管理会话连接。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由不同设备中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服务请求和响应组成。

传输层:建立、维护、管理端到端连接。提供面向连接或非面向连接的数据传递以及进行数据重传前的差错检测。

网络层:IP寻址和路由选择。提供逻辑地址,供路由器确定路径。

数据链路层: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通信。将比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组合成帧,使用链路层地址(MAC地址)来访问介质,并进行差错检测。

物理层:比特流传输。在设备之间传输比特流,规定了电平、速度和电缆针脚。

OSI未被广泛认可原因:层次太多麻烦复杂,功能重复

分层模型--TCP/IP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

●应用数据需要经过逐层处理后才能通过网络传递给对方

●OSI把每一层数据称为PDU(protocol data unit 协议数据单元)

●TCP/IP根据不同层分别使用段segment、包packet、帧frame、比特bit

●发送者逐层向下传递数据,并添加报头和报尾的过程称为封装(打包)

●反之,接收者逐层向上传递数据,称为解封装(拆包)

x 广告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