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极目新闻报道,漠河公交公司发布通告,表示因亏损停运。
漠河公交这次很诚实,它们列举了诸多困难。
(资料图片)
公司亏损严重,贷款还不上、员工工资发不了,充电桩电费及员工养老保险无法缴纳。
公司已无力承担老百姓出行的公益民生问题。
所以公司选择了停运。
说白了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漠河的困境也正是全国其他小城市所面临的,漠河公交的暴雷只不过是实在挺不住了。
据公开可查的资料,漠河的常驻人口为54036人,这是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你没看错,这个北方边陲的县级市人口只有五万四千多人。
大而全、小而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虽然城市小、人口少,但该有的却一个都不少。
2021年,漠河的GDP是41.3亿,和别的兄弟县级市比起来少得可怜。
这个数字是GFP,财政收入更是不会高到哪儿去。
但无论财政收入多少,只要是这个建制,该支出的也是一分不会少。
在中央、省里好过的时候,靠着转移支付日子也还能免强过得下去。
但如今的现实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财政部已经明确了不对地方城头债负责,至于转移支付就更是力不从心了。
在经济寒冬到来之际,北上广深这样造血能力强的城市日子还能过得红火,二线城市也能过得下去,但象漠河这样造血能力不足的小城市就会先过不下去了。
而一个城市的日子过不下去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那些靠着财政补贴经营的企业,进而再是行政机关。
但我们是大政府管全面,全面都要管,特别是公交这种代表城市形象的单位,更是要救的。
就在公交公司发布停运通知的当天,漠河公交公司便再次发出通告表示经公司研究决定不停运了。
有记者电话受访了漠河交通局,工作人员说他们已经注意到了此事,正在协调解决。
就在前不久,河南的一家公交公司也宣布过停运,最后也是政府介入。
就算是还在坚持运营的很多地方的公交公司来说,他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其实,也不光是公交一家,大环境如此,哪个行业也不好混。
经济学上有个名词叫隧道效应,通俗的说就是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上面不断的吹风,各种迹象均显示,今年是真的要拼经济了。
经济学家马光远发文称,他已经听到了央行印钞机的轰鸣声!
这个时候,各部门,各个行业是到了把锅碗瓢盆都拿出来接着点,下雨的时候多接点,也省得雨停过苦日子。
经济规律表明,要想刺激经济大增长,央行就得大放水,央行一放水,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接下来就是新一轮的调整降温,也就是说经济会再次紧缩。
按马光远的分析,这次央行放水不但量大、而且很猛。
同时他也表示,这是因为“魔鬼”就在结构里。
其实,不管魔鬼在哪里,要想打通中国经济个庞大身躯的每一根毛细血管,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让象漠河这样的小城也能从中受益,力度小了自然是不行的。
也就是说,城头债不管了,你总得给人家政策吧,这本来就是二选一的题。
如果啥都不管,地方上就会摆烂。
两难之间,终于还是做出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