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讯(魏范斌报道)汛期即将来临,面对可能出现的多发极端天气,通化县大泉源乡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强化底线思维,认真履行职责,坚决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经验主义,切实做好防汛各项工作。
提早行动。县防汛工作会议结束后,该乡及时召开了乡防汛工作动员大会;成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党委成员任组员的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成立办公室,协调调度全乡防汛工作;结合实际,制定防汛应急预案,实行分区包片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一旦遇到险情时,能够按照防汛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把防汛抗旱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提早宣传。通过“村村响”广播、发放宣传单、悬挂条幅等方式,广泛宣传防汛信息及防汛避险知识;安排专人24小时关注气象动态,及时掌握异常天气、汛情等信息,将信息以手机短信、微信群、QQ群等方式推送到各村,切实增强村干部及村民防灾减灾意识。截至目前,该乡共发放宣传单700余份;悬挂条幅30条;使用流动广播21台;推送相关信息12条。
提早排查。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布局,组织村干部对险村险段、河流沟壑、低洼易淹、有倒塌风险的围墙和危旧建筑物等危险区域进行全面检查,拉网式摸排安全隐患,对险工险段进行登记,集中力量进行整治。已完成乡域内5处重点堤防险段、2处塘坝、2座水库汛前安全检查;整治安全隐患点1处。
提早储资。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工作要求,梳理各村防汛抗旱物资,建立台账;足额储备铁线、木桩、编织袋等防汛物资,保证质量、严格管理,做到调度灵活、运输方便;进一步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提前与商铺、经销点签订协议,做好救灾物资的补充采购和入库工作,确保救灾物资供应充足。